因特网

  • 根据硬件和软件组件描述
    • communication link: 通信链路
    • packet switch: 分组交换机
    • packet: 分组,数据分段并加上头部
    •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PoP(Point of Presence)
      • 多宿(multi-home)
      • 对等(peer): IXP(Internet Exchange Point)

ISP

  • 根据基础设施向分布式应用程序提供的服务描述
    • 分布式应用程序
    • 套接字接口
  •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的格式和顺序,以及报文发送和/或接受一条报文或其他时间所采取的动作

网络边缘

  • host/end system: 主机/端系统
    • 客户端:client
    • 服务器:server
      • 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接入网

  • 家庭接入
    •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户线):本地电话公司(CO)为 ISP
      • DSLAM
      • 高速下行 50kHz - 1MHz
      • 中速上行 4kHz - 50kHz
      • 普通的双向电话信道 0 - 4kHz
    • 电缆(cable Internet access):利用有线电视公司现有的有线电视基础设施
      • CMTS(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 HFS
    • FTTH(Fiber To The Home)
      • 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
      •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
    • 卫星链路
    • 拨号接入
  • 企业接入
    • 以太网
    • WiFi
  • 广域无线接入
    • 蜂窝网络

网络核心

分组交换

  • 储存转发传输:交换机能够输出第一个比特前,必须接受整个分组
  • 节点时延
    • 节点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流量强度:$\frac{La}{R}$
      • 丢包
    • 传输时延
    • 传播时延
  • 端到端时延 = $N$ (处理时延+ 传输时延 + 传播时延 )
  • 吞吐量:$\frac{F}{T}$ bps,瓶颈链路的传输速率
  • 最大聚合带宽:设备所有接口的速率之和

集线器 (hub)

工作在物理层,多接口中继器

  • 用星型拓扑实现逻辑上的总线形
  • 每个端口相当于一个中继器,只对物理电信号放大中继
  • 首位集线器(HHUB)->中间集线器(IHUB)

网桥

工作在 MAC 层

  • 连接使用相同 MAC 协议的局域网
    • 不改变帧的内容与格式
    • 需要足够缓存空间
    • 具有寻址能力和路由选择功能
    • 一个网桥可以连接多个局域网
  • 路由选择
    • 固定路由选择
    • 生成树算法 (IEEE 802.1)
      • 帧转发:为每个端口维护转发数据库
      • 地址探索
      • 生成树算法
    • 源站路由 (IEEE 802.5)

工作在 MAC 层

  • 集线器的全双工版本
  • 与网桥的区别
    • 网桥软件处理,交换机硬件处理
    • 网桥一次一帧,交换机并行处理
    • 除了缓存(存储转发交换机),还有直通式交换机
  • 过滤:决定一个帧应该转发还是丢弃
  • 转发:帧导向哪个接口
  • 交换机表:从交换机口 $x$ 到达
    • 没有地址:广播
    • 与 $x$ 联系:过滤
    • 与 $y\neq x$ 联系:转发到 $y$
  • 自学习
    • 初始为空
    • 入帧:记录(MAC,到达接口,时间)
    • 老化期后没有接到该地址为源地址的帧,删除该地址
    • 即插即用

路由器 (router)

工作在 IP 层

  • 输入端口:线路端接 -> 数据链路处理 -> 查找,转发,排队
    • 最长前缀匹配规则
    • 线路前部阻塞 HOL:输入排队
  • 交换结构
    • 内存交换
    • 总线交换
    • 互联网络交换
  • 输出端口:排队 -> 数据链路处理 -> 线路端接
    • 输出排队
    • 分组调度
      • 先进先出
      • 优先权排队
      • 循环排队
      • 加权公平排队
  • 路由选择处理器

History

1961~1972 分组交换

  • 电话网占统治地位:电路交换
  • 分组交换
    • MIT -> ARPA
      • 1969 四个结点
      • 1972 15个结点,第一个电子邮件程序
    • 兰德公司
    • NPL实验室

1972~1980 专用网络和网络互联

  • 20世纪70年代早期中期
    • ALOHnet 微波网络
    • Telenet BBN商用网络
    • Cyclades 法国分组交换网络
  • 网络互联(网络的网络)
    • TCP的早期实验
    • TCP,UDP,IP 概念的产生

1980~1990 网络激增

  • 100000台主机与 ARPAnet 相连
  • 1983.1.1 TCP/IP 作为 ARPAnet 新的标准主机协议,代替了 NCP 协议
  • 法国 Minitel 项目

20世纪90年代 因特网爆炸

  • 万维网应用程序的出现:搜索、商务、社交
  • 2000年末:电子邮件,Web,即时讯息,MP3的对等文件共享

组织机构

  •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 分支字母.数字
  •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 IEEE Computer Society 学会 -> LMSC Committee 802委员会 -> 802.11 工作组-> 802.11a 任务组
  •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 Internet standard
    • RFC(Request For Comments)
国家 物理设备架设公司
移动,电信
NTT
AT&T

媒体

  • 传输媒介
  • 拓扑结构

物理层

  • 信号编码/解码
  • 前同步序列生成/去除
  • 比特传输/接受

协议层次

OSI TCP/IP IEEE 802 协议层 信息名称 功能
应用层
表示层
对话层 应用层 报文(message) 提供应用程序交换信息
运输层 传输层(TCP) 报文段(segment) 应用程序端点间传送,逻辑通信
网络层 网际互联层(IP) 高层协议 数据报(datagram) 主机到主机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逻辑链路控制(LLC) 帧(frame) 节点到节点
媒体接入控制(MAC) 比特传输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媒体 媒体 媒体

封装:附加信息
分组字段:首部字段 + 有效载荷字段

媒体接入控制(MAC)

  • 传输时将数据、地址、差错检测字段组帧
  • 接受时,分解帧并执行地址识别和差错检测
  • 监管局域网传输媒体的接入
  • 控制方式
    • 集中式
    • 分布式
  • 处理方法
    • 同步
    • 异步
      • 循环
      • 预约
      • 争用
MAC 控制 目的 MAC 地址 源 MAC 地址 LLC PDU CRC
变长

逻辑链路控制(LLC)

  • 向高层提供接口并执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检测
  • LLC 寻址
    • LLC 用户:通常为一个高层协议
    • 服务访问点 (SAP):用户地址
  • LLC 服务
    • 不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 连接模式服务
    • 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 LLC 协议
DSAP SSAP LLC 控制 信息
1+7 1+7 8/16 变长

历史产物

  • X.25 第三层协议,面向连接,被淘汰
  • 帧中继 (Frame Relay)
    • X.25 去掉校验就是帧中继
    • 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 帧长度可变,允许最大帧长度在1600B以上

kernel bypass

  • DPDK (Intel)
  • RDMA

其它

  • 优化:Probability(Workload)+HW+SW(Schedule)
  • cross layer: App-System-Storage+Network
  • 三大小强
    • PCIe
    • Ethernet
    • TCP/IP